800多个站,44个成员网络,200多个研究机构
森林站网(99个)湿地站网(50个)荒漠站网(43个)
日本长期生态研究网络,20个核心站,36个辅助站
美国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有26个站点
全球站点和数据集注册系统,超千个站,国内43个
英国环境变化监测网络,有12个地面站,45个淡水站
国家级、农业部、农科院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先进强磁场和聚合变等大科学装置开放共享科技平台
依托上海光源和蛋白质设施建设上海综合科学中心
以天文大科学装置及重要天文观测设备为核心
连接了加拿大近2000个科研机构,包括大学、学院、研究机构、医院、政府实验室等,有100万名研究人员、科学家和学生已接入
荷兰高等教育和研究领域的ICT(信息通信技术)协作组织,负责荷兰国家科研和教育网络运营和创新,为150多个机构以及来自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研究单位的100多万用户提供服务。
南非创建新的国家研究和教育网络的项目,为客户提供与全球研究网络的连接以及商业网络访问。
由澳大利亚大学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共同拥有的一个非营利公司,被认为是澳大利亚Internet的创建者
由通信科技部、教育部、文化部、卫生部等出资组建的非营利性事业组织单位,主要为巴西的科研机构、高等学府、政府机构、公有医院提供网络服务,客户数量超过1000家,为巴西的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
将地区研究和教育网络结合在一起的IP网络,为俄罗斯联邦的教育和科学提供了完善的电信功能和服务
德国科学界组织组建,为德国科学和研究提供服务的通信网络
APAN是一个代表亚洲和大洋洲国家或地区的科研与教育网络的非营利组织,也是一个连接所在国家或地区以及世界其他教育与科研网络的骨干网络。
与国际社会合作,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加速前沿创新和提升全球通信。
ESnet是美国能源部的专用科学网络,用于科学研究,帮助研究人员满足其从实验到发现的目标。ESnet是一个高性能、非机密的国家网络,由美国能源部(DOE)科学办公室(SC)资助建造,由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负责管理,ESnet为50多个能源部的研究站点提供服务,包括整个的国家实验室系统、超级计算设施以及大型科学仪器。此外,ESnet还连接到140个研究和商业网络,从而使能源部资助的科学家能够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
Internet2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由成员驱动的先进技术社区,其核心基础设施包括国家最大、最快的科研和教育网络,旨在提供先进的、定制的服务,并由社区开发的信任和身份框架进行访问和保护
英国科研和教育界的高速网络
日本的信息系统研究机构国立信息学研究所(NII)构筑和运营的学术信息网络,加盟机构超900,300万人利用100Gbps超高速网络
是一个促进科研领域光网络发展的国际性虚拟组织
KREONET成立于1988年,由韩国教育科技部支持,支持200多家学术界及工业界的研发机构,提供高性能的网络基础实施,连接各种科技信息,超算资源、以及其他科研信息化资源。
始建于1994年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校承担建设和运行的全国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
为教育和研究界的学生、研究人员、教师和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提供了高度可靠和安全的网络,可简化法国和欧洲乃至国际层面在科研项目中的协作与融合。
旨在建立泛欧教育科研网高速主干网和亚洲主要学术网络之间的高速互联,为两大洲之间的科技和教育合作活动提供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
GÉANT网络通过与39个国家研究和教育网络(NREN)合作伙伴的互连,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研究和教育网络,连接了欧洲10,000个机构的超过5000万用户,并支持所有科学学科,骨干网以高达500Gbps的速度运行,并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网络
中国科技网是经国家授权在中国科学院领导下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科研计算机网络,是中国互联网早期四大骨干网之一,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CNIC)管理和运行。
EGI是一个联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旨在为研究和创新提供先进的计算服务。EGI信息化基础设施由公共资助,包括遍布欧洲和全球的数百个数据中心和云提供商。
欧盟投资11.9亿欧元启动为期10年的“人脑计划”(HBP),以创建全球最大型的脑科学研究基础设施,促进大脑研究及医学和脑启发信息技术发展
联合欧洲现有的分布式科学数据基础设施,打造一个开放、无缝访问的虚拟环境,为170万欧洲科研人员及7000万各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跨境、跨领域的科研数据存储、管理、分析与再利用服务
一个集成了多种资源的单一虚拟系统,降低了资源访问及使用的技术门槛,可以为多个领域的科学发现提供有力支持
WLCG项目的目标是通过部署一个覆盖全球范围的计算网格服务,将欧洲、美洲、亚洲等地区的超级计算中心集成到一个虚拟的计算组织中,为LHC实验提供计算资源,包括CPU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通信设施等。
致力于为科研人员提供智能化科研管理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
国内首家市场化运营的“互联网+科技研发”服务平台
中国第一家科学仪器专业门户网站
为各类企业、高校和个人用户提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
中科院共享服务平台,运行设施17个,在建设施6个
4.65万台(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
从事仪器共享智能化技术研发的企业
以检测测试服务为切入点,首个仪器设备电子商务平台
湖南省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
整合仪器、人才、文献、成果、金融和研究服务
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互联网+科研共享
科学仪器专业门户网站
四川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服务网络管理平台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
16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核心和配套仪器112台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
为管理单位及科研人员提供大型仪器共享管理解决方案
仪器平台分主体层、信息层和保障层三个层面建设
国内规模最大、加速离子种类最多、能量最高的装置
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
运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深海
探索原子核和粒子的性质、内部结构和相互作用
郭守敬望远镜,即“王-苏反射施密特望远镜”
时间频率科学技术研究
利用同步辐射光源进行科学研究的装置,对社会开放的大型公用科学设施,是我国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化学、生命科学、资源环境及微电子等交叉学科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中科院上海应物所承建
由挪威政府建造并赠送给中国政府的渔业资源调查船
国内唯一具有主动探针光高功率钕玻璃固体激光装置
模拟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湖区河网的泥沙运动
建设一个可以模拟实际工况下材料失效过程,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公共性、通用性的大型科学研究试验装置
利用高性能中型飞机作为飞行平台,加载先进的光学遥感、微波遥感设备和环境大气专用遥感设备,综合集成的国家级主干大型航空遥感系统,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飞行性能最好、遥感设备集成度最高、观测效率最高、空中作业时间最长、航程最大的航空遥感系统
“科学”号可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有全球航行能力,集多学科、多功能、多技术手段为一体,具备高精度长周期的动力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等综合海洋环境观测、探测以及保真取样和现场分析的能力,其综合海洋环境立体探测范围涵盖全球99.2%的海域。
实现了我国大型工程结冰问题研究设备零的突破,先后完成了大型运输机、无人机、支线客机、通用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等在研型号的结冰与防除冰试验验证
主要建设高危植物病源实验室、高危昆虫实验室、高危植物实验室等研究设施
重点建设蛋白质组分析系统和功能蛋白质组研究系统,同时建设以生物信息学、蛋白质/抗体制备、生物资源库、模式动物等为核心的支撑系统
主要是在南北方向沿东经 120 度子午线附近, 东西方向沿北纬30度纬度 线附近共建设15个监测台站, 形成可连续监测 地球表面20~ 30千米以上到几百千米的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等的有关参数, 联合运作的大型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系统
为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蛋白质复合体、蛋白质机器的结构与功能提供全面和完整的技术与条件保障
PHMFF建有12个三种类型的系列脉冲磁体,最高场强达到90.6T,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中国散裂中子源就像‘超级显微镜’,是研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理想探针
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冠状主动反射面射电望远镜,以实现大天区面积、高精度的天文观测
建设发射台站、资源探测接收装置、地震预测接收装置、数据处理中心等,建立一座电磁波覆盖全国的极低频民用发射台, 使之成为我国相关应用领域和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为资源开发、地震预测等提供有力的支撑
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观测为主,辅以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人卫激光测距(SLR)等空间技术,并结合精密重力和水准测量等多种技术手段,建成了由260个连续观测和2000个不定期观测站点构成的、覆盖中国大陆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和自主研发数据处理系统的观测网络
符合国际标准并具有我国人种和疾病特色的临床资源库,医学信息技术系统,疾病生物标志物检测、功能分析和临床验证技术系统,个性化医学技术系统,细胞、组织和再生医学技术系统,临床技术研发系统等。该设施建成后,将推进临床医学和系统生物学结合,促进我国转化医学研究水平大幅提升
表型及基因型连续、快速、综合、自动化与智能化获取分析系统,表型和基因型全面自动检测分析系统,信息集成、处理及遗传性状分析系统等。该设施建成后,可系统、准确地描述生命的表型、基因型及其在环境变化中的响应,并以此正确描述生命的调节状态和方式,为人类疾病、动物生命过程调节等研究提供支撑
建若干光束线站,扩建用户实验支撑条件,进一步提升光源性能。该设施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光源和束线的能力,使上海光源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更全面、先进、便捷的支撑
100万平方米探测阵列,9万平方米伽马射线巡天望远镜,24台广角契伦科夫望远镜,0.5万平方米芯探测器阵列。该设施建成后,将集高灵敏度、大视场、全时段扫描搜索伽马射线源、伽马射线强度空间分布和精确能谱测量等多功能为一体,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宇宙线研究中心
基于光电缆的陆架和深海观测系统,基于无线传输的海底观测网拓展系统,基于固定平台的海底观测网综合节点系统,岸基站、支撑系统和管理中心等
达到亚毫开温度的极低温系统,高于300吉帕的超高压系统,亚飞秒时间分辨的超快激光系统,以及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互相结合的集成系统。该设施建成后,将为物质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超级计算及存储专用系统,超级模拟支撑与管理软件系统,地球各层圈过程模拟软件系统,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库与海量数据智能分析与可视化系统等。该设施建成后,将大幅提高我国地球系统模拟的整体能力和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警、气候变化预估的研究水平
空间环境模拟源、大型真空与热沉、综合测试分析系统等。该设施建成后,将为我国空间科学发展和深空探测模拟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压气机、燃烧室和高温透平的全温、全压、全流量、全尺寸的大型试验装置研究系统,以及精细和高精度测试系统。该设施建成后,将为我国燃气轮机部件和系统特性研究提供研发手段,为化石能源持续和低碳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太赫兹望远镜,光学和红外望远镜,远程运控系统,支撑服务系统等。该设施建成后,将开辟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太赫兹波段天文观测窗口,为研究宇宙和天体起源、暗物质、暗能量、地外生命等科学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高能量加速器、光束线、实验站等方面的工程性预研和关键部件的工程样机试制,高精度特种磁铁系统、高精度束流位置测控系统、高性能插入件、纳米级硬X射线聚焦系统、超高分辨X射线单色器、纳米定位与扫描装置的试制
原创性网络设备系统,资源监控管理系统,涵盖云计算服务、物联网应用、空间信息网络仿真、网络信息安全、高性能集成电路验证以及量子通信网络等开放式网络试验系统。该设施建成后,网络覆盖规模超过10个城市,支撑不少于128个异构网络并行实验,将为空间网络、光网络和量子网络研究提供必要的实验验证条件
强流离子源、超导直线加速器、大接受度放射性束流线、冷却储存环同步加速器和物理实验终端等。该设施建成后,将为研究原子核存在极限、核结构新现象和新规律、宇宙中重元素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精密重力测量基准台与检测系统,卫星、航空和水下重力探测环境模拟与物理仿真试验系统,全球高精度重力场数据处理系统等。该设施建成后,将为解决固体地球演化、海洋与气候变化、水资源分布和地质灾害研究中的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强流质子直线加速器、高功率中子散裂靶、液态金属冷却次临界反应堆三大子系统
建设回流式、多试验段、多功能大型低速风洞,具备支撑飞行器起飞、着陆特性研究,发动机、机身、机翼一体化研究,气动力及气动声学和降噪研究的能力。该设施建成后,流场品质和综合性能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高性能电子直线加速器、高亮度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器、光束线和四维探测综合实验站等,具备电子能量大于6 千兆电子伏、光子能量高于12 千电子伏、及飞秒级时间分辨和纳米级空间分辨的能力。设施建成后,总体性能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现有同步辐射光源形成优势互补,为解决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有效手段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垂直岩石覆盖大于2300米、宇宙线通量小于每年每平方米100 个、容积大于30 万立方米的实验空间;大型液氮低温辐射屏蔽与高纯锗反符合装置;大型常温纯净水辐射屏蔽与液氙自屏蔽装置;组合式固体辐射屏蔽装置;微贝克每公斤量级的辐射本底测量与分析装置等。设施建成后,可为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及相关领域重要科学问题研究提供极低宇宙线通量和极低环境辐射本底的实验条件,为建设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中心奠定基础
以亚纳米分辨光电融合技术为代表的多模态高分辨分子成像装置、以毫秒分辨显纳成像为代表的多模态活体细胞成像装置、以超高场磁共振成像为代表的多模态医学成像装置以及全尺度图像整合系统,具备全景式揭示基因表达、分子构象、细胞信号、组织代谢及功能网络的时空动态和内在联系的能力。设施建成后,可通过光、声、电、磁、核素、电子等模态的融合,实现从埃到米、微秒到小时的跨尺度结构与功能成像,为我国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先进的、全方位的观测手段,促进我国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创新发展
主要包括注入器、储存环、光束线、实验站以及辅助设施。储存环能量达6 千兆电子伏,发射度优于0.1 纳米弧度,高性能光束线站容量不少于90 条,提供能量达300 千电子伏的X 射线,具备纳米量级空间分辨、皮秒量级时间分辨、毫电子伏量级能量分辨能力。设施建成后,可满足前沿科学和工程应用等领域的研究需求,成为国际领先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试验平台,为提升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
最大粒子通量达到1024 每平方米每秒的偏滤器物理、材料和部件研究系统,以及最高背景场达到15 特斯拉的超导导体和磁体研究系统,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研究提供粒子流、电、磁、热、力等极端实验条件。设施建成后,可成为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为我国开展聚变堆设计及核心部件研发、热与粒子排除关键问题研究、大规模低温和超导技术研究、强流粒子束与基础等离子体研究、深空推进探索等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最大加速度1500g、最大负载30 吨、加速度和负载可控可调、容量1500g•吨的超重力离心机,以及深地与深海、场地地震、边坡与高坝、地下环境、地质构造、材料制备等超重力实验舱,具备单次实验再现岩土体千米尺度演变与灾变、污染物万年迁移及获取千个材料共晶成分的能力。设施建成后,可为深地深海资源开发、重大工程防灾、废弃物地下处置、新材料制备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在一期的15个台站基础上,将新增16个台站;升级和改造31个台站的观测室及配套设施;研制和购置27类157台监测设备,其中包括自主研制8类大型重点设备;升级改造数据通信系统和科学应用系统
移动组合式三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阵系统、工程地震灾害数字仿真系统及配套设施等,单台最大载重1350 吨以上,满载最大加速度20 米/秒2,具备可靠模拟多点多维地震差动、大比尺和足尺模拟工程地震灾害的能力。设施建成后,可大幅提升我国防灾减灾原始创新能力,为提高我国地震灾害的防范水平提供重要支撑
增补完善增强型罗兰授时系统,实现长波授时信号的全国土覆盖,重点区域授时精度优于百纳秒;利用通信光纤网建设覆盖主要城市和重要用户的高精度光纤时频传递骨干网,时间传递精度优于百皮秒,频率传递精度达到10-19 量级。设施建成后,与星基授时系统一起构成我国星地一体化授时系统,可为精密测量物理、精密时频技术等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实验平台,支撑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的长远发展
建设一架12 米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具备多目标、暗天体高分辨成像和光谱观测的精测能力,最暗天体成像极限亮度达到28 星等,最暗天体光谱极限亮度达到25 星等。设施建成后,可使我国光学极限探测能力处于国际领先行列,大幅提升天文观测重大发现的综合能力,同时为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带动我国先进光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大型仪器设备588台,超过100万元达171台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向阳红“81”船等
仪器设备8000余台套,价值超110亿,用户数4万余人
仪器总数为:2430 台/套
机构设备展示和资源共享,整合高校院所检测机构...
清华大学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
背景颜色
文字颜色
注意:的链接来源于网络,在收录时,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